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桂枝与功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桂枝与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桂枝汤有何功效和作用?
桂枝汤的功效如下:
1、桂枝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应用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为辨证要点。
2、桂枝汤还可以用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具体的食用方法如下:
头痛发热,服桂枝汤
桂枝汤首见于《伤寒论》,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即有头痛,发热,自汗出,怕风,鼻流清涕,干呕口不渴等表现。桂枝汤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现在常用来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也可治病后、产后的低热等。
桂枝辛温,解肌通阳、发汗解表,为主药;辅以白芍敛阴和营,且可遏制桂枝之效,以防发汗太过而伤阴。桂芍相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表解里和。
生姜助桂枝以辛散卫分表邪,大枣助芍药养营。姜枣合用,又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功,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药合用,共凑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服药后,微微发汗即可停药
桂枝汤煎好后,散发桂枝香气。《伤寒论》中记“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是说服药后,要吃点热稀粥,或喝一小碗开水。
《伤寒论》里桂枝有何作用?
桂枝就是桂树的嫰枝,相比桂皮,它温里效果不足,临床上主要用它解肌。
在《伤寒论》中不仅桂枝汤、麻黄汤、大小青龙汤都会用到桂枝,无非取桂枝发汗解肌的功效。
发汗好理解,无非是体内的寒邪通过开皮毛,将水毒宣泄出去。
那什么叫“解肌”?
有学者认为是“解散肌肉之邪气”,这种望文生义的解释,简直扯谈。前面“发汗”已经将邪气驱逐,哪有邪气。
其实解肌,在于调匀气血,气血通,则寒邪散!
桂枝汤为《伤寒论》之首方,也是《伤寒论》论述篇幅最多的方,弄清它的原理及加减变化,就等于弄懂了半部《伤寒论》。
桂枝汤在《伤寒论》里,似乎只是治疗太阳中风的药方,只能用于解表,其实不然。桂枝汤加减不仅能够治外感病、传染病,也能够治内伤杂病;不仅能够治急性病,也能够治慢性病。所以后人称“第一方”、“调理阴阳之圣方”。
在实际应用中,用桂枝汤加减的确能治疗很多疾病,称之为桂枝汤加减治万病实在不为过。
中医之要就在于“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八字。桂枝汤就充分体现这八个字。“辛甘化阳”,桂枝、生姜是辛温的,甘草、大枣是甘的,桂枝、生姜配甘草、大枣,就能够化阳,补充人体的阳气。
“苦甘化阴”,芍药是苦的,甘草、大枣是甘的,芍药与甘草、大枣结合,就能化阴,补充人体的阴气。阴阳结合,就能做到阴阳协调、阴阳平衡。阴阳平衡,自能气血畅通。更何况桂枝、芍药、生姜等均有通的作用,甘草、大枣又能补气补血,故桂枝汤亦是促进气血畅通之要方。
人们常以为促进气血畅通,就是去瘀。其实阴阳平衡才是气血畅通的根本。如加入一些去瘀的药,就能做到在调理阴阳平衡的基础上,活血通瘀,如桂枝汤加桃仁、红花,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补阳还五汤。
桂枝汤是调理阴阳平衡的圣方,以其为基础进行加减变化,当真奥妙无穷。以桂枝汤为基础,再加一些补气的药,就能针对气虚的人,突出补气,来进行阴阳调理,如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再加进一些补血的药,就能在调理阴阳平衡的基础上,做到气血双补,中归芪建中汤,或桂枝汤合八珍汤等。
东汉医圣张仲景著《伤寒论》中收载的桂枝汤,成为中医解表剂之千古名方,也是后世学习传承中医之必须熟悉掌握及应用的方剂。对于这张经典药方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及词语来详细解答,谨供读者参阅。
清.光绪石刻版《伤寒论》图
一、组成: 桂枝汤由桂枝9克、白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共五种中药组成。水煎服。
二、功效: 解肌表发,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三、病机: 此方原治太阳中风者。什么是太阳中风呢?实为外感风寒表虚证。外感风邪,邪正相搏于肌表,故见头痛、发热、脉浮;什么是卫营呢?实为经络中的气血。营卫不和,则肌表疏松而恶风;营阴不内守,故见汗自出,脉浮;邪气阻滞、肺气不利、胃气不和则鼻呜干呕。
四、方解: 方中以桂枝散风寒以解肌表;辅以白芍敛阴和营,使桂枝辛散而不致伤阴,二药合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表邪得解,里气以和;生姜助桂枝以散表邪;大枣助白芍以和营卫,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诸药相伍,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桂枝汤药物图
五、引申新用:
1、妊娠恶阻用桂枝汤加味治疗营卫不和、气血不调者。
2、风寒湿痹痛用桂枝汤选加姜黄、细辛、威灵仙等。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桂枝与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桂枝与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