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桂枝作用与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桂枝作用与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桂枝有哪些比较好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温,有散寒解表的作用,一般配合麻黄治疗无汗的风寒感冒,有助麻黄发汗解表,配合白芍治疗有汗的风寒感冒,有调和营卫,解机止汗的作用,桂枝还能够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可以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后错或者经闭不潮以及腹痛等,
《伤寒论》里桂枝有何作用?
应邀特作答:要想了解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桂枝用处及使用动机,首先应知道桂枝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作用。
桂枝为辛温解表类中药。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以干燥嫩枝入药。性味辛、甘,温。归肺、脾、心、膀胱经。功能:解肌发汗、温阳止痛 、行气化水。
特点:一、桂枝长于温通经络,透达营卫,祛风散寒,而开表发汗之力较弱。
二、桂枝善通心阳,暖脾胃,行气血,通经络。
三、桂枝辛温透达,善能温运阳气,通达三焦,化痰饮,行水气,为治痰饮、水气之要药。
四、桂枝可外可内,能散能补,在外感或内伤病中均可广泛使用。随着剂量大小,与相应的药物主次配伍,可改变其疾病的应用。
传统医药多用于以下疾患:1、外感风寒。2、营卫不和(自汗、盗汗)。3、虚劳。4、心阳虚。5、痰饮。6、水肿。7、痹证。8、胸痹。9、血痹。10、蓄血。11、奔豚。12、脱疽。13、冻疮。14、寒喘等病证的治疗。
在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书中,部分用于桂枝的方剂其用意和目的介绍如下:
桂枝就是桂树的嫰枝,相比桂皮,它温里效果不足,临床上主要用它解肌。
在《伤寒论》中不仅桂枝汤、麻黄汤、大小青龙汤都会用到桂枝,无非取桂枝发汗解肌的功效。
发汗好理解,无非是体内的寒邪通过开皮毛,将水毒宣泄出去。
那什么叫“解肌”?
有学者认为是“解散肌肉之邪气”,这种望文生义的解释,简直扯谈。前面“发汗”已经将邪气驱逐,哪有邪气。
其实解肌,在于调匀气血,气血通,则寒邪散!
桂枝汤为《伤寒论》之首方,也是《伤寒论》论述篇幅最多的方,弄清它的原理及加减变化,就等于弄懂了半部《伤寒论》。
桂枝汤在《伤寒论》里,似乎只是治疗太阳中风的药方,只能用于解表,其实不然。桂枝汤加减不仅能够治外感病、传染病,也能够治内伤杂病;不仅能够治急性病,也能够治慢性病。所以后人称“第一方”、“调理阴阳之圣方”。
在实际应用中,用桂枝汤加减的确能治疗很多疾病,称之为桂枝汤加减治万病实在不为过。
中医之要就在于“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八字。桂枝汤就充分体现这八个字。“辛甘化阳”,桂枝、生姜是辛温的,甘草、大枣是甘的,桂枝、生姜配甘草、大枣,就能够化阳,补充人体的阳气。
“苦甘化阴”,芍药是苦的,甘草、大枣是甘的,芍药与甘草、大枣结合,就能化阴,补充人体的阴气。阴阳结合,就能做到阴阳协调、阴阳平衡。阴阳平衡,自能气血畅通。更何况桂枝、芍药、生姜等均有通的作用,甘草、大枣又能补气补血,故桂枝汤亦是促进气血畅通之要方。
人们常以为促进气血畅通,就是去瘀。其实阴阳平衡才是气血畅通的根本。如加入一些去瘀的药,就能做到在调理阴阳平衡的基础上,活血通瘀,如桂枝汤加桃仁、红花,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补阳还五汤。
桂枝汤是调理阴阳平衡的圣方,以其为基础进行加减变化,当真奥妙无穷。以桂枝汤为基础,再加一些补气的药,就能针对气虚的人,突出补气,来进行阴阳调理,如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再加进一些补血的药,就能在调理阴阳平衡的基础上,做到气血双补,中归芪建中汤,或桂枝汤合八珍汤等。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桂枝作用与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桂枝作用与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