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为什么要炮制栀子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为什么要炮制栀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为什么要炮制后才能饮用?
中医认为青篙可以治疗疟疾,采用各种中医认为的炮制方法,结果如何?实验证明古代所有的几百种青篙配方全部无效。最后还是用乙醚提取有效成分,才对治疗疟疾有效。说明什么?不要墨守成规,要创新!
谢邀请,中国最为自豪的世界文化遗产就是中药!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临床辩证论治需要,调配,制剂或药物自身特点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种专门的制药加工技术!
中药炮炙分为: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等统称为中药饮片,炮制的作用略述一下:
1,增强药物疗效,如蜜炙款冬花,由于蜂蜜的协同作用,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作用。
2,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如川乌,草乌毒性较大,生品内服易于中毒,经用甘草,黑豆煮后则毒性大为减低,半夏,天南星,附子,马钱子等炮制为了减少其毒烈之性。
3,改变药物性能,如地黄生用凉血,炮制专温补血见长,大黄本为沉降之性,酒制则能使其上行而清上焦之热。
4,便于贮藏及保存药效,如桑螵蛸,经过煮,炒,防止孵化,还有苏子,莱菔子,等种子防止发芽。
5,便于调剂和制剂,如自然铜,磁石,穿山甲,珍珠母,须粉碎处理或其他炮制办法。
6,纯净药物,根类药物,如芦头,去泥沙,枇杷叶要刷去毛,蝉蜕去头足。
7,娇味矫臭,利于服用,如海藻,肉苁蓉去咸味腥味。
以上粗略说了一下个人的看法,希望爱好中医的朋友指正!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的总结。金代刘完素曰:“物各有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以品剂,其功用岂有穷哉。”中医用药特点,依法炮制,组方配伍。炮制对于中医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一、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中医药理论认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偏则利害相随,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甚至产生毒性,因此需要通过炮制来调整药性,减低毒性,使其升降有序,补泻调畅,解毒纠偏,发挥最佳药效。
二、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
1、净制去杂,保证临床用药准确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原材料,常混有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位,需要分离净制,以保证处方用药准确。如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的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用药剂量不准,降低疗效。一种原药材的不同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于达到治疗目的,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根有止汗作用,因此《中国药典》“炮制通则”将净制列为三大炮制工序之一,所有的中药材都必须经过净制。
2、切制饮片,利于调剂和制剂,保证疗效
一部分药材体积较大,无法直接调剂,须按药材质地不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原则进行切制,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加热炮制,缓性减毒,安全有效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许多中药经过炒制,不仅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如炒麦芽,炒谷芽等,还可以利于药物煎出率,如种子和细小果实类药物(栀子和杏仁),有的药物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如川乌,草乌。
谢谢邀请。
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中药炮制指的是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炮制的方法有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加工中草药技法。
主要目的有:
1、减少毒性(有毒类)
2、改变药性(如生熟大黄、生山楂与炒山楂、山楂炭每种作用都不同,改变药性的炮制品很多)
3、增效(延胡索、香附等要用醋炮制作用才更好)
4、降低副作用(有些药虽然没有毒,但有刺激性,如麸炒枳壳降低刺激性又增效)
5、便于制剂和储藏(如矿石类煅制后易煎出药效和粉碎、大部分植物药材,经修制后不易霉变和腐烂)
6、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三七等)
7、矫味、矫臭,便于服用(如紫河车、地龙、鳖甲)
栀子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的果实,
果实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5-3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红黄色。具有6条翅状纵棱,棱间带有一条明显纵脉纹。顶端有残存萼片,基部残留果梗。果皮脆耳薄,略有光泽,具有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很多,表面具有疣状突起。
栀子,苦、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肝火过盛,热病心烦等。
现代药理研究: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不进胰岛素分泌;泻下作用;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降低心肌收缩力;抗菌抗炎作用;抑瘤作用。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
栀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植物,为常绿灌木,高1一2m,其花大,极芳香,其果实为深黄色,有5一9条翅状纵棱。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的果实。在民间,因家种的栀子大都无果实,所以,又称为山栀子,或野栀子。一般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浙,皖,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栀子虽然很普通,但在药用上,却是一味清三焦火,泻肝胆热的良药。栀子不但内服可治疗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吐血,衄血,口舌生疮,血痢,尿血,外用还可治疮疡肿毒,扭伤肿痛。有一点请大家注意!中药是很注重炮制加工的,不同的炮制加工品,其药用功效各异,现略介绍如下。
炒栀子。炒栀子有缓和药性的作用,可缓和栀子寒凉之性对肠胃的刺激。
焦栀子。焦栀子主用于凉血止血,主用于血热吐衄,尿血,崩漏的治疗。
姜栀子。姜栀子主要用于除烦止呕,主用于胃热烦呕。
以上是栀子不同炮制品的药用功效,其生品也就是生栀子,可治扭挫伤,一般以蛋清,蜂蜜,酒以调和剂,以生栀子粉调成黏膏状外敷。可治疗脚踝挫伤,以及其它扭伤肿痛。生栀子泻火作用比较强,可泻三焦实火从小便出。可治肝热目赤肿痛,虚烦不眠,胃脘火痛,泌尿系统感染以及传染性肝炎和湿热黄疸。如中成药茵栀黄口液,就有生栀子成份。
以上简答,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谢谢阅读!
“茜草科中栀子花,常绿灌木香淡雅;花可入药可做菜,可提香精可配茶;灰色枝条圆柱形,枝叶繁茂树不大,革质叶片多对生,两面无毛表亮滑;高脚碟状白花冠,枝顶着生单朵花;裂片旋转状排列,花萼绿色花较大;果实肉质熟时黄,作为染料是绝佳;外果皮略带革质,刺状棱条五到八。”(“木头工程师”编写并发表)
在“木头工程师”这里,栀子花比较常见。开花季节,人们喜欢采几朵含苞待放的栀子花放在家中用盆水养或配在身上、插在发际,浓郁的香气弥久不散。
栀子花是什么花?
栀子花是比较常见的传统名花,属于茜草科常绿灌木,树冠球形。小枝绿色,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有短炳,革质,长椭圆形,浓绿有光泽。5-8月开花,花大,花冠高脚碟状,先为洁白,后变黄色,芬芳,单生枝顶。果实卵形,肉质,有5-8条翅状直棱,熟时黄色。
栀子花产于江南及华中地区,喜光,稍耐荫,稍耐湿,喜温暖湿润气候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壤土。
栀子花有什么功效?
- 观赏。栀子花枝叶繁茂,叶绿花白,花大芬芳,适于庭院、园林、公园、花坛绿化、美化、香化,也特别适合盆栽、盆景陈设于室内观赏。
- 药用。栀子花的果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食用。采集新鲜的栀子花,除去杂质洗净,放入沸水中焯水,沥水后,备用。可凉拌、热炒、做汤、熬粥。
- 代茶。可以将栀子花的鲜花烘干后代茶饮用,长期饮用可化痰止咳、降压镇静。
- 绿化。栀子花适应性强,喜光又耐阴、耐湿,涵养水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增湿附尘能力强,栀子可采收、加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较高,可用于荒山、四旁造林绿化。
- 染料。成熟的栀子花果实可做无公害的天然黄色染料。
- 提炼香精。栀子花的花芬芳,提炼的香精可广泛用于化妆品和食品及其它香皂等生活品。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木头工程师”,谢谢!
图片均来自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为什么要炮制栀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为什么要炮制栀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