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黄连功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黄连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连味苦,药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黄连为苦寒之品,临床上常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消渴、牙痛、痈肿疔疮等;外用可治疗治疗目赤、口疮等;姜黄连侧重于清胃和胃,适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所引起的痞满呕吐。
黄连主要含有黄连碱、小檗碱等成分。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连中的小檗碱具有抗细菌毒素的作用;黄连中的有效成分还对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霍乱弧菌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煎剂对堇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也有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调节血糖等作用。
需注意的是,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过服久服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者忌用。
本内容由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刘玉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连是常用的清热燥湿药,味极苦,性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所以能作用于湿热合邪。其功效主要为燥湿清热,泻火解毒,长于清心经之热和中焦之热。证治心火亢盛见有面赤,烦躁不眠,高热口渴,尿黄,神昏谵语,小儿吐舌弄舌;肠胃湿热见有呕吐吞酸,胸痞胁胀,腹泻下痢;以及湿热蕴毒见有口舌生疮,痈肿疮疡,耳目肿痛或目赤者。
黄连多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配木香治赤白诸痢,如木香黄连散;配干姜治冷热诸痢,如黄连干姜汤;配吴茱萸治肝热胁痛,如左金丸;配黄芩、黄柏、栀子治火毒炽盛,疔疖痈肿,如黄连解毒汤。
黄连用于清心火宜生用;治上焦火则用酒炒;治中焦用姜汁炒;治下焦用盐水炒;清肝胆实火时宜用猪胆汁炒或醋炒或吴茱萸水炒。以上炒制诸法,均能减缓苦寒之性。黄连少量服用,有健胃之功,可促进消化,若过量服用,则苦寒败胃,反使消化不良。黄连性偏于燥,多用易损伤津液,如遇火盛津伤者,应与养阴药同用。
黄连苦寒,凡胃寒呕吐,脾虚泄泻,妇女产后血虚烦热等,非湿热证均不宜用。小儿上火有些人喜欢喂黄连水,但容易影响胃肠功能,尽量不要使用,若用时应中病即止。
本人中西结合男科医生,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想要了解更多男性健康知识,学习中医中药养生,请大家记得点击关注我@都市健康资讯
黄连别名:云连、雅连、川连、味连。中药黄连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
黄连别名:云连、雅连、川连、味连。
【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中医认为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中药禁忌是什么?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中药禁忌是什么
黄连的功效为清热燥湿(清除热邪,干燥湿邪)、泻火解毒,能用于治疗湿温暑湿、黄疸、高热烦渴等疾病。脾胃虚寒(脾胃虚弱寒冷)者忌用。
黄连的功效: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除体内火毒邪气),临床使用大多用水煎服,其生用苦寒之性强,炒用可缓其寒性,姜制可清胃和胃止呕。
黄连的作用:黄连的功效和归经,决定了其作用。临床上,常用黄连来治疗黄疸、湿热痞满、呕吐泻痢、热病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胃热呕吐、血热吐血等病症。
黄连的禁忌:因其大苦大寒,过服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者忌用,另因苦燥易伤津,故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连为临床常用中药,如要服用,应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指导,切忌盲目自行服用。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黄连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黄连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