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浮小麦和小麦是什么关系?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小麦是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从前人们用小麦打面前,都要把小麦用水淘洗一下。小麦在水中颗粒饱满质重的会沉在水底,一些干瘪体轻的会漂浮在水面上,漂浮的这些就是浮小麦。浮小麦与小麦虽为同根所生,除了出面率比小麦低以外,用于入药其作用也有很大不同。
浮小麦性味甘咸凉,归心经,主要功效是养心益气,除热止汗。小麦性味甘凉,归心、脾、肾三经,主要功效是养心益肾,安神止渴,新麦性热,陈麦性平,故药用常采用陈小麦。浮小麦为固摄药,主要敛阴止汗,止汗是其最主要的功效,无论阳虚自汗还是阴虚盗汗都可以用浮小麦治疗,若与麻黄根同用,效力更大;小麦养心气而退虚热,多与大枣、甘草同用,治疗癔病,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悲伤欲哭者都可使用。经常吃 带麸皮的小麦面粉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
小麦经雨淋等发芽后再干枯,淘洗时也会漂浮在水面上,这种麦芽与浮小麦功效也不相同。小麦芽性平味甘,归脾、胃二经,健脾开胃,行气消食,退乳消胀,可以缓解消化不良、食积、厌食等症状。妇女断乳期出现的乳汁淤积、乳房胀痛等也可以吃小麦芽来缓解。浮小麦偏固摄,小麦偏补养,麦芽偏消导,功效主治各不同,入药要注意区别运用。
浮小麦和小麦有同样的“父母”,都是药材,但这对“兄弟”截然不同,老邪来聊聊关于浮小麦的那些事。
农民怎么也想不到,把小麦当成谷物来种,没想到它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浮小麦和小麦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只是采来当作药材的部位有所不同,我们在学习这两味药时,可别把它们和麦芽搞混了,麦芽源于大麦,而且药用价值也有区别。
浮小麦是禾本科植物小麦未成熟的颖果,在收获时扬起其轻浮干瘪者,或用水来淘也行,能够浮起的颖火被认为质量较佳,将其晒干即可入药,《本草蒙筌》中记载为“浮水麦”,原因就在于它有“浮于水面”的特点,也有称其为“浮麦”的。
所以浮小麦和小麦的关系就显而易见了,一个是颖果,一个是种子,准确来说,浮小麦就是干瘪轻浮的小麦,只是重量不同,外观上也有差异。
浮小麦呈长圆形,长3毫米左右,直径约为2毫米,表面浅黄棕色,有点皱,其腹面中央的纵沟明显,质坚硬,断面白色或淡黄棕色,少数成品带有颖及稃,以粒匀,轻浮,表面有光泽者为佳。
小麦的药用价值挺复杂的,光功效就涉及好几个方面,如养心、除热和止渴等等,浮小麦就很单一了,它是收涩药,有固表止汗,益气除热之功。
浮小麦广泛用来治汗证,治自汗盗汗时,单用都有很好的效果,此外还包括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决定浮小麦药用价值的是它的药性,甘能益气,凉能除热,所以临床上也用它来治骨蒸劳热。
生黄芪、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可以一起煎水吗?有什么药用价值?
谢谢邀请!生黄芪,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可以一起煎水吗?有什么功效?我的回答是,可以的!此为牡蛎散加浮小麦!
一,生黄芪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二,煅牡蛎
具有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用于滑脱诸证(自汗,盗汗,尿频,带下,崩漏,遗精等),胃痛泛酸,心神不安,失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
三,麻黄根
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自汗,盗汗。还有降血压、降低心率活性作用!
四,浮小麦
具有益气,除热,止汗之功效。常用于骨蒸劳热,自汗盗汗!
五,生黄芪,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可以一起煎水吗?我的回答是,可以的!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