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什么是阴虚阳虚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什么是阴虚阳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里面说的阴虛,阳虛是什么症状?又有什么区别?
简单答复如下:
从病机来说,人体内阴阳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旣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平衡。平衡若失调,(阴盛或阳虚,阳盛或阴虚。)可导致疾病。其区别是:
1.阳虚:由阳本身不足引起,或阴亢盛的结果。出现畏寒,精神萎糜,活动力低下等症。
2.阴虚:由阴本身不足引起,或阳亢盛的结果。出现发热或潮热,兴奋,情绪激动等症。
以上概括,简单易记,供参考之。
参考书见下:
中医里面的阴虚和阳虚是指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阴阳对于我们人体到底有何作用?
只有我们的身体达到了阴阳的平衡,才是健康的,所以了解阴阳,我们才能了解身体的真实情况,才能准确的去调理身体的问题。
那什么阴虚呢?
假如我们把阴阳平衡设定为阴和阳各100分,而阴虚则是指,阴的部分受到了损伤,阴气不足,只有70分,此时便是阴虚。阴液不足,导致阳气过热出现上火现象,这种上火叫虚热。阴虚的变现为口干,舌燥,小便黄,大便干等等。阴气不足要滋阴,去恢复身体的平衡。
那什么是阳虚呢?
还是一样的,我们把阴阳平衡设定为阴和阳各100分,而阳虚则是指阳气的部分受到了损伤,阳气不足,只有70分,此时便是阳虚。阳虚则生寒,这就是明显的阳虚。虚寒的治疗方式并不是再把阴消弱去平衡阳,而是要补阳去平衡阴。
提问题的人如果不是门外汉就一定是个半吊子。中医的正统传承就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如果抛开了这个理论瞎扯无异于沙子上盖楼。光看伤寒论或者金匮要略你会很晕,因为你看不懂,感觉一个证好像千百种病。哪有那么复杂啊,伤寒论里更多的按六经辩证,来治疗六经被外邪所感的急性病症。你问的阳虚阴虚六经皆有,而每一经的患病症状虽然不同,但一定有主证在,六经的开篇就是太阳之为病,阳明之为病,你直接来个阳虚阴虚这是哪来的理论依据?难道你以为医圣是没事在扯淡吗,舍本逐末瞎扯淡莫过于此。而金匮要略更多侧重于治疗因六经被宿邪所祸而变成的慢性病,典型的就是虚劳病,你说他说阳虚还是阴虚,那么我可以说他是真正的阴阳俱虚,因为内伤太久而导致的功能异常和器质受损。要明确一个概念,书里常说的阴盛常常伴随着阳虚,举例子就如少阴阴盛阳虚,阳虚是真正的阳虚,但并不是阴气盛,恰恰相反,这时是阴阳俱虚,这个阴气盛就是邪气,寒气盛。其他几经也常常是这个情况,邪气属于阴的就说阴盛,邪气属于阳的就说阳盛,根本的原则就是却邪扶正。什么是正?营卫气血调和就是扶正。这是我学习伤寒杂病论的一些观点。
中医思维原创,如何理解中医的两个灵魂“阴虚阳虚”?
个人理解为:阴阳与五行相生相克的概念,是古人在对大自然现像的长期观察和总结中,经抽像概括和总结而成。
比如,太阳与月壳、白天与夜晚、上升与下沉、天空与地下、男人与女人等等这些相互对立又互为依存,交替出现的事物或现像,或属性差异(如性别差异)的概括和总结。
而"五行学术"如水生木,而克火,火又克金而生土等,而这些既相依又相克,互为联系互为发展的事物和现像在阴阳理论"之基础上又进一步具体总结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又把这种"阴阳五行理论"套用在"医学领域"。而且这种"阴阳五行理论"不仅套用在了医学领域,而且用这种理论来解说大千世界的所有现像及其矛盾差异性,包括所谓的"风水、算命、测字丶皇历、看日子等等。所以现在才有人用"易经"来解释所有的一切及预测未来将要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一切。
两千多年来一直套用这个思路,在西方文化、科技入侵前,没有任何一个人突破这一思路。没有对物质的本质属性的差异性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作具体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如:无机物和有机物、生物、原子、分子、细胞等。我认为,这才是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科学技术的真正原因。如果没有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侵入,中国还不知道要在"阴阳五行理论"中逛多久不得而知,就是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有人在试图用这一古来的"阴阳五行理论"来套用和解说事物的本质和现像及其规律性,我不知道是喜还是忧。我觉得争论没有认任何意义,但是这种古老的理论,不可能助止人类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索的步伐,也不可能助止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的足步。这一点我坚信不凝!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什么是阴虚阳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什么是阴虚阳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